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人的第一台车,19999交个朋友

阿琳琳 人间富贵发 2022-10-19

无风不起浪这句话在资本市场里最管用,也有着最直观的体现。
 
之前就曾想过,为什么汽车界没有小米这种类型的公司,造出既便宜又富有科技感的汽车。
 
眼下,这个愿想似乎变得触手可及。
 
昨日,《晚点LatePost》报道称,根据多个消息源,已经确定小米将要造车,并将其视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的形式和方向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
 
另根据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雷军亲自带队。
 
在该消息影响下,当天“小米造车”冲上微博热搜,小米的股价随即上涨,涨幅一度达到10%。截至收盘时,小米股价涨6.42%,报30.65港元。
 
小米对此的回应则是“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内涵丰富,滴水不漏,没承认也没否认,这一来一回的,车造不造的无所谓,热度有了,股价也涨了。
 
在跨界造车这个领域,此刻故布疑阵的小米,甚至可以说都来得有点“晚了”,因为百度、阿里、华为等早已高调入局。
 
从原先的多次否认坚决反对,到现在的快步入场高调发声,是什么原因让科技巨头们纷纷打脸?细究起来,原因有三。



— 01 —

 烧 钱

 
跨界造车别的不说,烧钱绝对是第一位。

从最早的乐视再到后来的戴森,早早入局却也早早出局,跨界造车的难度可见一斑。
 
以前看别人做车动辄100亿的觉得太夸张,入局后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就像何小鹏感叹的那样,“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所以早期的时候,科技公司大多选择“曲线救国”,轻资产上阵,要么以投资形式入股造车新势力,要么在老本行智能+上面下功夫,以网络革新技术作为契机合作传统车企。

比如阿里与上汽合资成立的斑马网络,就是鲜明例子。
 
如此说来,科技巨头们是因为“缺钱”才不敢跨界造车的?

非也,依阿琳拙见,“缺钱”反而是科技巨头争相下场造车的重要原因。




— 02 —

 缺 钱

 
AI领域出师不利,变现进程受阻
 
如今科技公司纷纷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的火热景象,和几年前的布局AI领域,锚准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情形,可谓是一模一样。
 
只可惜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领域的发展进程,远不如媒体通稿里写得那么漂亮。

巨大的技术壁垒和项目落地难度,使得各家的科技变现之路分外艰难。
 
据IHS Markit 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市场报告》显示:

前装市场方面,在去年1-7月的新车销量市场占比中,百度实际搭载新车销量占比高达49%,腾讯占比35%,而阿里仅占比16%。
 
阿里的劣势显而易见,阿里斑马网络的600万辆目标完成率不足20%。

但就在去年,阿里仍然将目标额提升至了1000万辆。
 
看似数据领先的百度,其实7年来还是处于光烧钱不赚钱的状态。

 
毕竟相比华为可以给到车企一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百度只能提供自动驾驶里面的某一个模块或部分算法平台而已。
 
所以,无论阿里还是百度,为了解决目前的困局也好,找到新的吸金赛道也好,整车业务无疑是最值得尝试的选择。
 

特斯拉珠玉在前,巨大利益诱惑
 
2020年,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造车狂欢。
 
特斯拉股价增长了773%,登顶全球第一大市值汽车公司。
 
作为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更是一年暴涨1569%,总市值也一度超越大众集团位居全球第三,股价同比增长超过 1800%;小鹏、理想也纷纷冲进前二十。

 
如此巨大的吸金能力,市场一片看好,科技巨头们又怎会不眼红?其中蔚来的市值还超越了百度,这对百度来说一定程度上伤害值不小。
 
再说回连放烟雾弹的小米,其实早在2013年,小米才刚成立没两年,雷军就曾带领团队前去硅谷拜访过马斯克。

或许早在那时雷军就已有了入局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想法。

并且小米与奔驰之间也一直关系甚密,奔驰的管理层曾去小米参观过。

在去年推出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上,和奔驰做过活动的联名,那会雷军还特地发博强调这是一个 “ 自己十分期待的合作 ” 。

顺为资本更是分别投资过蔚来和小鹏汽车。此间联系,见仁见智。


 
各城市政府入局,争造下个阿里
 
2014年开始,汽车工业真正进入跨界创新时代:传统的机械与制造模式,被新兴的新能源与电子电气技术一步步赶超。

中国汽车工业等到了一次绝佳的历史机遇。

蔚来、小鹏、理想们也大多在此期间筹备成立。
 
国务院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

其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智能网联汽车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概念随之诞生。
 
自此新能源车领域的火爆一触即发,这自然离不开背后资本的支持。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背后真正大刀阔斧又笃定的资本,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资金。
 
从蔚来、小鹏、理想,到威马、零跑、拜腾,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背后都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支持,部分车企活下来的原因正是政府资金。

 
毕竟高风险必然带来高回报的投资逻辑,同样适用于政府风投基金。

合肥在去年4月份投资蔚来的那笔70亿元股权融资,为合肥带来了至少1000亿元的回报。
 
互联网经济格局初定,中国各个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寻找新的差异化定位。

如已经定型的东莞电子电器中心,杭州电子商务之都,西安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青岛打造海洋科研高地……
 
那些没能在20年前的互联网红利期收获存在感的城市,再次在新能源汽车上看到了发展跃升的可能性。

就像阿里之于杭州,它们也急需这样的城市名片来大幅提升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
 
新能源汽车之都——就是它们现在极力争取的新名片!
 


上海通过引进特斯拉,目前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在存企业已经达到1.2万家,其中2020年注册量同比增长了100%。

借助特斯拉的“鲇鱼效应”,上海汽车产业朋友圈迅速扩展。
 
新能源汽车背后的庞大产业聚集价值,早已是各大地方政府的必争之地。

而稳健的政府资金和便利的城市资源支持,也必然是科技巨头们想借造车拿下的黄金资源。
 
国家背书,政府利好,有实力有先机的科技公司下场造车不过是水到渠成。




— 03 —

抢 人


大数据时代,手握流量就是变现法宝。

抢占用户的先机,垄断用户的习惯,便是斩获原始流量的最佳方法。

这样的机会,当年百度作为国内第一搜索引擎做到了,至今都还在吃它的红利。
 
正如手机占据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入口,汽车也将占据智能汽车时代的流量入口,而这一入口,必定是十分宝贵的资源。 

另外,因为自动驾驶需要足够多的数据,而只有整车商才有这么多的数据源,所以唯有做整车,才能占据这一入口。 

就像苹果公司依靠iPhone生态软硬件通吃一样,如果科技公司想要在下一轮汽车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整车业务却是避无可避。


 
如今小米下场之势乍显,显然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小米的关联公司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申请了名为 “ 一种变速车档位自动推荐的方法和装置 ” 的专利。

且这个专利还注册申请了一个叫 “ 小米车联 ” 的商标。
 
这不是司马昭之心又能是什么呢?

 
去年的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

其中一个短期目标就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月13日发布的数据,2020年这一数据仅为5.4%。也就是说,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还存在370%的增长空间。
 
政策利好显而易见,再加上经过2019-2020的新能源汽车战大洗牌。

目前仅剩的8家新造车企业,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合众、新特、国机智骏、领途,完成了最终逆袭,取得爆发增长之余,更是证实了这一领域的可行性。
 
资本市场自然也信心十足,加之电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日渐成熟,2021很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正式爆发的前夜。

而2025年也很可能成为智能汽车行业的重要转折点。
 
科技大佬和互联网巨头们抢在今年纷纷入场埋伏,自然也是瞅准了时机。
 
至于小米为何含糊其辞,在入局的边缘疯狂试探,很可能是因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便是芯片。
 
美国的寒灾导致了当地半导体工厂产能受损28%,再加上疫情的关系,全球科技企业及车企都面临芯片短缺问题。
 
小米的“ 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也许等得正是这一环就绪。
 


做一行颠覆一行的小米,不管外界如何评判,对年轻消费者来说,小米要造车都是一个值得兴奋的消息。

昨日狂涨的12个点股票,就是最佳佐证。
 
毕竟,粉丝们连slogan都帮它想好了:没什么,就想“做你人生的第一辆车”,19999,交个朋友吧!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最近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再是按照时间先后推送文章。

如果没有把我们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为了不与大家失联,请随手点在看,并星标关注【人间富贵发】,新的一年赚钱花!


打工人 必看


see see


股民有话说 | 985相亲局
双十一陷阱 | 巨头卖菜
花呗耍流氓 | 蛋壳抄家 | 退休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